目前分類:社會觀察與文化衝擊 (5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此文亦刊登在數位時代雜誌2009年8月號的部落格地球村專欄)

倫敦的大眾運輸中,以單車代步的比例約有2%,和德國慕尼黑的12%,阿姆斯特丹的28%相比,實在少很多。但是在近年倫敦市政府的大力推動下,目前每天在倫敦騎單車通勤的人數已經超過50萬人,足足比2000年的水準成長了一倍。我和老婆自兩年前在倫敦開始騎單車通勤以來,發覺倫敦有許多鼓勵以單車通勤的措施,值得我們學習。

haof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5) 人氣()

(此文亦刊登在數位時代雜誌2009年5月號的部落格地球村專欄)

在倫敦生活的這幾年來,常常聽到當地人說倫敦和英國的其他地方很不一樣,除了大都市的外觀和繁忙讓人覺得不同之外,另一個非常明顯的差別,就是倫敦居民的是來自世界各地的,走在倫敦的街頭就彷彿置身於聯合國,各色人種和族群所帶來的文化差異和豐富性,是倫敦以外的英國城鎮所無法取代的。

haof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此文亦刊登在數位時代雜誌2009年3月號的部落格地球村專欄)

英國人喜歡上酒吧喝酒聊天的文化是眾所皆知的,根據統計,四分之三的英國成年人會去酒吧,而超過四分之一的人更每週至少去酒吧一次。在英國,上酒吧喝酒這個再也稀鬆平常不過的社交行為,其實暗藏了許多有趣的不成文規定,經常讓初訪英國的外國人摸不著邊際。

haof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

前幾天,五色鳥和飛魚參加了一個由倫敦博物館(Museum of London)主辦的座談會,為了將在館內新闢一個介紹在倫敦生活的華人展區,主辦單位邀請了約五十位在倫敦長大或生活的華人,藉由分組互動討論的方式,分享彼此在倫敦生活的感受和在倫敦過中國新年的習俗及方式,提供更多的靈感給設計展區的華人藝術家們。

活動很有意思,前來參加座談的男女老少背景各有不同,與會的華人大部分來於自香港和台灣,但也有幾位來自中國、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和緬甸。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幾位第二代移民的 BBC (British Born Chinese) 的分享,他們引起我的好奇,而不由自主地留心觀察。

haof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0) 人氣()

(此文亦刊登在數位時代雜誌2009年1月號的部落格地球村專欄)

還記得上次收到別人親手寫的卡片是什麼時候的事嗎?如果你以為在這個電子賀卡普遍又免費的數位時代裡,這世界上已經沒有多少人再用實體賀卡聯絡感情的話,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haof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圖片截自 BBC

九月中,原本平靜有如一池秋水的週末夜晚,意外地被老闆不尋常的來電給攪亂。電話那頭傳來 Lehman Brothers 可能就要宣佈倒閉的消息,讓人震驚而難以相信全美第四大的投資銀行轉眼間就要隕落,我立刻從家裏登入銀行的交易系統,緊急查看與 Lehman Brothers 的暴顯部位和風險,提供銀行高層主管參考。

就從那一刻起,席捲全球金融市場的風暴越演越烈,從 Lehman Brothers 吹向 Merrill Lynch,再從投資銀行吹往一般商業銀行,後來連英國和歐盟的大銀行也都紛紛告急而被收歸國有。風暴至今已經有兩個禮拜了,各國政府莫不使盡全力防止風暴擴大,無論是注入資金、暫停放空、提高存款保險金額、甚至是美國通過的7000億拯救方案,都似乎未能有效提振投資人的信心。金融風暴就此暫歇了嗎?未來的幾個禮拜應該是關鍵期。

haof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此文亦刊登在數位時代雜誌2008年9月號的部落格地球村專欄)

來到倫敦之前,我對這個遙遠城市的認識並不多,心中猜想倫敦大概也是另一個摩天高樓林立,車水馬龍的繁忙摩登城市,就和曾經去過的紐約、東京及香港等其他世界金融中心類似。

然而,我第一次從倫敦希斯羅機場,搭乘地鐵進入市區,好奇地從車窗兩旁望去所見的倫敦市景,卻和我原來想像中的畫面截然不同,讓我大吃一驚,「倫敦怎麼幾乎看不到高樓,而如此扁平開闊呀!?」我心裡這麼想著。

haof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


(上圖截自於 BBC 的報導

就在全球通貨膨脹成為各國央行關注的焦點時,英國的 Joseph Rowntree Foundation (JRF) 發表了一份關於英國的最低收入標準的研究報告 Minimum income standard for Britain ,同時也比較英國的最低生活成本和法定最低工資的水準,結果顯示法定的最低工資是無法達到一般社會大眾可接受最低生活水準。

這份報告除了引起英國社會的關注之外,也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管道,一窺英國生活的開銷成本和物價,相當值得考慮來英國長住留學和工作的朋友參考,進而擬定在英國生活預算的分配。

haof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這個嚴肅的話題,已經在我腦海中盤旋好幾天了,沒想到,這一絲絲的憂心和無力感,讓我似乎陷入低潮。

「我們現在面對的是第一次真正的全球金融危機。」上週末,英國首相布朗在一次全球高峰會議中,這樣告訴包括聯合國、世界銀行、澳洲總理和美國前總統等與會人士。(詳見)

國際貨幣基金(IMF)已經提出警告,次貸問題所引發的信用緊縮效應將可能造成一兆美金的損失(詳見),約莫台灣兩年半的GDP總和。UBS 已經認列虧損374億美金、Merrill Lynch 虧損220億美金,Citigroup 也虧損了211億美金,而且這些銀行的虧損都還在擴大中(詳見),換句話說,他們還在血流不止的階段。

更糟糕的是這場席捲全球金融業的風暴,除了拖累各國經濟發展之外,現在還朝向糧食商品市場撲去(詳見)。金融危機已經讓人頭大了,再加上糧食危機,簡直就像雙颱效應,沒有人知道這場全球風暴最後究竟會讓大家付出多少代價。

但是,就在過去幾年間,全球富豪增加的人數和財富累積的速度之快卻是前所未見。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haof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8) 人氣()

如果你認為歐美人講話都是直接坦白的話,那你就大錯特錯了!英國人的溝通模式就是出了名的拐彎抹角,他們說話言不由衷的程度,常常讓我們這些自以為已經很客氣婉轉的東方人摸不著邊,明明每個英文字都聽的懂,整句連起來就不知道在說什麼,甚至連著上下句來看還更不清楚。

「入境要隨俗」,來到英國,就算是學不來英國人這種讓人陷入五里霧的說話模式,也要先聽懂他們在說什麼,免得會錯意,可就糗大了。而想試著聽懂英國人的言不由衷,就要從天氣談起,這怎麼說呢?

haof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3) 人氣()



雖然住在倫敦三年了,五色鳥直到現在還很納悶,為什麼在倫敦這個七百萬人口的大都會裡,市中心的街道只有窄窄的四線到六線道,卻少有打結的情況?照片中的街景是在倫敦五大火車站之一的 Liverpool street station 的站前所拍攝,火車站的附近就是西堤區,是倫敦的金融商業中心,交通繁忙的程度可以想像,可是你們有注意到嗎?這條火車站前的馬路只有四線道,其中靠路肩的兩線還畫為公車專用道,妙的是一般情況下,交通還算順暢,少有大排長龍的車陣。我想倫敦的大眾交通系統和規劃,一定有其獨到之處,值得仔細觀察瞧瞧。

去年五色鳥曾寫下 倫敦公車的設計倫敦公車站牌的設計 的兩篇文章,算是對倫敦公車運輸系統的觀察紀錄。這回讓我們把焦點轉到在倫敦市政府對單車通勤的規劃,分享五色鳥和飛魚在倫敦親身體驗騎腳踏車通勤上班半年來的觀察和經驗

haof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2) 人氣()

對很多英國人來說,一月份是全年當中最難熬的一個月,原因無他,日照短、天氣差、耶誕和新年長假又剛過,整個人都懶洋洋的,提不起勁,一不小心就會陷入 January Blue (詳見一月的憂鬱)。

可是,有另一群人卻是在一月份忙得不可開交。我昨天在 Metro 報上看到這則報導,覺得很有趣。

haof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

前幾天聯合新聞網有一篇報導 - 全台瘋耶誕,提到台灣今年有許多縣市政府出資辦活動,慶祝耶誕節,台北市政府辦聖誕嘉年華,高雄市政府更是號召五萬人在晚上手持螢光棒,以人海排出耶誕樹,花錢僱用衛星高空拍照。台中市、花蓮和台東的縣市政府也都帶頭慶祝耶誕節。

看到這則新聞,讓我想起去年中國時報的另一篇專題報導 - 【全台飆節慶的迷思】,執筆主編何榮幸開頭說道,「曾幾何時,台灣已變成月月有節慶、周周在狂歡的嘉年華之島。」我一口氣讀完分成七個系列撰寫的深入報導後,不自主地深深倒抽一口氣,心中充滿感慨,台灣社會怎麼會變成這樣呢?

台灣的天主教和基督教徒只佔全台人口的4.5%,相較於台灣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大手筆,熱鬧慶祝耶誕節的方式,我們來看看英國人是如何看待這個屬於他們的節日。

haof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6) 人氣()

英國人期待耶誕假期的到來,就像是我們期待中國新年長假似的,越接近耶誕節假期,上班的人就越少,就算沒有提前開始休假,也沒什麼心情上班,大家似乎都在等著放假。

我不是很確定這個是不是英國耶誕節的傳統習俗,但是我已經連續兩年看到很多公司,在耶誕假期前舉辦相同的活動 - Take your kid to work day,也就是在耶誕假期前的某一天,邀請員工帶自己的小孩來上班,從襁褓中的baby到十多歲的準青少年都很歡迎,有些大公司,甚至乾脆辦一個小型的同樂活動,讓親子同歡。

五色鳥覺得
這樣的活動和習俗不但有趣,而且非常有意義。

haof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兩個禮拜前,家裡的寬頻網路突然地無緣無故斷線了。無法上網,滋事挺大的,除了不能上網查資料,無法用Skype和家人講話,也沒辦法回覆部落格中的留言。我家的電腦頓時從資訊中心變成只能用來玩電動的遊戲機,像是網路世界中的荒島。

網路斷線的當天,我就打電話通知網路公司派人來修理,當時約好
工程師在週六下午來家裏檢查。結果,上週六我在家裏左顧右盼,等了一整天也沒看到半個人出現,也沒有任何電話通知。我隔天打電話詢問網路公司,他們說那天工程師有來,但是家裏沒人應門。怪了,我們整天都在家,怎麼會沒人應門呢?我說我們家的門鈴壞了,工程師發現沒人應門怎麼沒有打電話確認呢?他說工程師只按照工單做事,不打電話的。最後,只好另外再約一次,再等一星期才修好。

這次處理寬頻故障的經驗,讓我想起幾天前,朋友轉寄給我一篇不錯的文章 - 其實你不懂我的心,和英人打交道真的要知道很多

haof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7) 人氣()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簡稱OECD)在昨天發表最新的 2006年 PISA 國際學生學習評量報告(The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簡稱PISA)。令人振奮的是,在參與評量的57個國家中,台灣學生在數學領域的平均表現領先世界各國,排名第一;科學表現,排名世界第四,僅次於芬蘭、香港和加拿大;閱讀表現,排名第十六。(各國排名略表)

這個 PISA 國際學生學習評量計畫是每三年測驗各國15歲的學生在閱讀、數學和科學領域的能力,進行定期持續性的
分析,目的在於了解各國學生在義務教育結束前,學習到多少在往後參與社會活動中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術。所以,測驗的範圍並不是以學校所教的課程為主,而是成人生活中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

haof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3) 人氣()

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自己老到75歲的時候,想過什麼樣的生活,做些什麼事呢?我猜大部分的人,都希望自己到那時候,身體還健康,能和老伴一起含飴弄孫,四處旅遊,和好友聚聚,這大概就是理想中幸福的晚年吧。

「人生七十才開始」的這一句話,套在 我們的英國好友~ Mary 身上可一點都不為過。嚴格上來說,Mary 其實是一位獨居老人,但是她一點也不無聊寂寞,除了到兒子和女兒家走動之外,還去 Oxfam 當義工,整理
Mary 的後花園,參加保齡球俱樂部,偶而還會獨自去法國和美國拜訪朋友。最近,還充當起司機,接送她的老友去醫院做化療。

最近,Mary 做了一個決定,不但另我們深感敬佩,連她的朋友也很佩服她,直誇她很勇敢。

haof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



2004年9月底剛來到倫敦時,我就發現從10月初起,
不只路上好多英國人的胸前都別上一朵小紅花,就連電視新聞的主播、鏡頭前的政商名流、演藝人員、主持人等全都別上小紅花,直到11月初,整整有一個月的時間,這小紅花開遍了英國各界。這樣的情形,不是只有一次,而是每年同一時間都持續上演。

haof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

前幾天BBC的網站刊出一篇來自中國上海的報導 Far from home: China's distant families,藉由一位離家二十年,從江蘇鄉下到上海當建築工人的小故事,反應出中國數以百萬計的離鄉勞工,為了給下一代更好的生活與教育,毫無怨言地與家人分離兩地,單身出外工作的社會現況與問題。

報導中的主角趙爸爸告訴他的兩位小孩,「要用功讀書,改善你們的生活,不要像爸爸一樣,當一位離鄉勞工,這不是一個好的人生。」留在家鄉照顧小孩,偶而務農補貼家用的趙媽媽說,「我們的小孩需要更好的教育,這是我們最優先的要務。日子過的辛苦點沒關係,我們只想給孩子們最好的教育,這是他們能改善生活的唯一希望。」

這兩段話,讓我想起在小的時候,我的母親也同我說過一樣的話,無怨無尤的犧牲,為的就是給下一代更好的教育和人生。東方父母對子女的期待與教育的重視,和西方父母有著極大的不同,我有感而發。

haof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0) 人氣()



我不是交通運輸的專家,但直覺認為要提高大眾交通工具的使用率,不單是取決於票價的制定,而必須以方便市民搭乘和使用的角度出發。

我在
倫敦公車的設計 的文中曾寫出我對倫敦公車許多獨到設計的觀察,看過倫敦公車內部的便民設計,現在可以走出公車,看看街頭上公車站牌的設計有哪些可取之處。

haof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1) 人氣()

1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