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社會觀察與文化衝擊 (54)
- Oct 29 Sun 2006 23:20
今天有25個小時
- Oct 27 Fri 2006 23:19
鑽石恆久遠?

Diamond Miners 照片引用自此
前兩天看到天下雜誌的新書 雨啊,請你到非洲 的書摘,其中有一篇 鑽石,是非洲的眼淚 讓我想起,前一陣子上英文課時讀到一篇有關鑽石背後的文章。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媒體不會報導的事實,特別是給夢想擁有鑽石的朋友。在繼續閱讀之前,請你先回答幾個問題。
- 有幾家公司掌握世界的鑽石市場呢? (A.幾百家 B.一打 C.三家 D.一家)
- 鑽石有多稀少呢? (A.非常稀少 B.稀少 C.有點稀少 D.一點都不稀少)
- 鑽石多有價值呢? (A.無價 B.非常有價值 C.沒人們想的那麼有價值 D.幾乎沒價值)
- 鑽石是好的投資嗎? (A. 是的,它總是增值的 B.得看經濟景氣情況 C.它總是保值的 D.不是好投資,因為會賠本)
- Oct 24 Tue 2006 23:12
英國人難以忍受的舉止行為
不同的國家和人民,有著不同的文化。我很喜歡觀察比較這些有趣的不同點。有些事情,英國人熱愛的,台灣人可能覺得還好;台灣人無法接受的,英國人可能覺得沒什麼大不了。
今天,讓我們來討論一下,哪些舉止行為,是禮貌含蓄的英國人也受不了的。
今天,讓我們來討論一下,哪些舉止行為,是禮貌含蓄的英國人也受不了的。
- Oct 12 Thu 2006 23:27
英國職場的離職文化
最近部門裡相繼幾位同事離職,一連參加好幾次 leaving drink,覺得無論是英國人對於離職換工作的態度,還是同事間如何看待離職這件事的方式,都很特別,和我以前在台灣職場所經歷的很不一樣。讓我來談談,我目前所看到的英國人對於離職的態度和文化。
- Oct 04 Wed 2006 01:28
你對外國人的印象是什麼呢?
- Sep 29 Fri 2006 17:51
請響應世界貧窮日 17 Oct 2006

在2005年7月,來自全球的25萬人在英國愛丁堡遊行,另外有全球超過30億人收看 Live 8 的義演活動,響應掃除世界貧窮的理念和活動,要求 G8高峰會 的各國領袖們致力打擊貧窮。這些富裕國家後來也在G8高峰會議中有正面的回應,同意取消40個貧窮國家的債務,並承諾在2010年前共同提供500億美金協助貧窮國家。
2005年,單是在英國境內就有800萬人,戴起象徵打擊貧窮的白色手環(White band),響應這樣的活動,直到現在我們還常在街頭上看到很多人配戴。
但是,這樣的活動尚未結束。在富裕國家還沒履行承諾,提供資金協助貧窮國家改善教育和醫療之前,我們必須要繼續緊盯著這些富裕國家履行諾言。
英國著名的慈善組織 Oxfam 今年發起自14 Sep 至 17 Oct 持續一個月的 Stand Up Against Poverty 活動,將 17 Oct 2006 訂為世界貧窮日(World Poverty Day),並免費提供象徵打擊貧窮的白色手環,請大家帶上手環響應活動。免費索取手環請點擊上面的圖片連結。
- Sep 25 Mon 2006 01:01
珍惜台灣,請小心輕放
- Sep 21 Thu 2006 17:19
李家同◎街頭運動…今天倒扁 將來倒誰
倒扁運動進行了十多天後,再看一次李家同教授在活動開始前的看法,還是一樣適用目前的情況。
天佑台灣,希望這次的街頭運動能和平落幕,總統也不會因為非體制內的街頭抗議運動就下台,不然難保以後不會再出現用街頭運動拉下總統的情景,而使得台灣社會將持續動盪,永無安寧之日。
天佑台灣,希望這次的街頭運動能和平落幕,總統也不會因為非體制內的街頭抗議運動就下台,不然難保以後不會再出現用街頭運動拉下總統的情景,而使得台灣社會將持續動盪,永無安寧之日。
- Aug 18 Fri 2006 16:10
談一人捐一百,百萬人上街反扁
近來反扁的新聞,讓我看了很為台灣社會擔心~
特別是還有一些我的朋友,他們還把MSN改成"一人捐一百,你捐了沒?"等響應捐款上街頭的活動。我看了十分驚訝,怎麼這等高知識份子也沒能中立理性思考判斷,就這樣被政客所利用?
反扁並不是一件壞事,任何做不好的政府和領導者都是可以被質疑的。 民主法制的國家也都有既有的機制,加以監督和制衡執政者的權利。
可是,一人捐一百,上街頭遊行,阿扁不下台就不解散的作法, 好像已經和"革命"沒兩樣了。
特別是還有一些我的朋友,他們還把MSN改成"一人捐一百,你捐了沒?"等響應捐款上街頭的活動。我看了十分驚訝,怎麼這等高知識份子也沒能中立理性思考判斷,就這樣被政客所利用?
反扁並不是一件壞事,任何做不好的政府和領導者都是可以被質疑的。 民主法制的國家也都有既有的機制,加以監督和制衡執政者的權利。
可是,一人捐一百,上街頭遊行,阿扁不下台就不解散的作法, 好像已經和"革命"沒兩樣了。
- Aug 08 Tue 2006 17:17
我的臥底日記-英國非法華裔勞工
這是一篇有關中國非法勞工在英國工作的深入報導,文章的作者白曉紅是一位在英國衛報工作的台灣人。有關作者的專訪請參考 人物誌:白曉紅 體驗式報導震撼英倫
我看完整篇報導後蠻震撼的。一來是,沒想到在英國這個已開發的社會中,也有這樣剝削不平等的黑暗角落,害得我現在去超市買東西,都會想到這些商品 背後是不是也由這些被剝削的血淚所組成的。二來是,中國不斷對外宣傳自己的經濟成長多麼迅速成功,可是卻有這麼多上海工人找不到工作,被迫遠離家鄉和妻小 分隔地球的兩端,甘願偷渡來到英國被剝削,賺取只有當地勞工一半的時薪,有的人還因工作危險而客死異鄉。這樣的中國,沒辦法照顧好自己的人民,還能自稱是泱泱大國嗎?台灣人真的別再對中國存有幻想,免得將來我們也要逃離家園,寄人籬下。
文章分成十篇,我只轉貼第一篇的緣起,有興趣閱讀的朋友請至以下引用網址延伸閱讀。
我看完整篇報導後蠻震撼的。一來是,沒想到在英國這個已開發的社會中,也有這樣剝削不平等的黑暗角落,害得我現在去超市買東西,都會想到這些商品 背後是不是也由這些被剝削的血淚所組成的。二來是,中國不斷對外宣傳自己的經濟成長多麼迅速成功,可是卻有這麼多上海工人找不到工作,被迫遠離家鄉和妻小 分隔地球的兩端,甘願偷渡來到英國被剝削,賺取只有當地勞工一半的時薪,有的人還因工作危險而客死異鄉。這樣的中國,沒辦法照顧好自己的人民,還能自稱是泱泱大國嗎?台灣人真的別再對中國存有幻想,免得將來我們也要逃離家園,寄人籬下。
文章分成十篇,我只轉貼第一篇的緣起,有興趣閱讀的朋友請至以下引用網址延伸閱讀。
- Aug 07 Mon 2006 07:22
倫敦和台北職場壓力的比較
談到工作的壓力和挑戰,就我個人的經驗而言,在台北和倫敦的工作壓力是很不一樣的。
台北的工作,是忙到事情做不完,主管工作的 email,電話和會議佔去一大半的時間,只好利用一大早或是加班來處理其他日常工作上瑣碎事務。工作時間每天11~13小時,也沒加班費,雖然年終獎金多了一些,可是長期的加班和用餐時間不正常,拖垮了身體健康也壓縮家庭和社交生活的時間。如果我再回台灣工作,說坦白,我寧可少賺一些錢,也要能天天回家吃晚飯,在睡前和家人小孩相處互動個幾小時。如果無法建立幸福快樂的家庭,我不曉得這樣辛苦賣命工作賺錢有什麼意義?(這有關個人價值觀,並無是非對錯, 也不是要批評或貶低辛苦工作的上班族)
倫敦的工作,則是完全不同。我的公司是英國人開的公司,事情並不會很多(雖然同事們都說自己很忙很忙,但我看他們都還有空上班打MSN逛網頁),平常也是少有加班的情形,每天下午五點,同事們就開始準備回家了,五點半就都走光光,星期五還會離開的更早。還記得曾有位新進的美國同事(以前是銀行的外匯交易員和市場風險控管人員)問過我,為什麼我們都沒事做?他說他以前的工作總是非常忙碌,沒事情做讓他有點慌。我問他,這是你在歐洲的第一份工作嗎?他說是的。我就 說,我也有相同的感覺,我以前也是忙到不行,歐洲的工作型態好像很不一樣,我們可能要學著適應。
單純比較工作時數,倫敦的工作真的是比台北輕鬆許多。但是,身為外國人,在異國工作卻有其他衍生的壓力和挑戰。
台北的工作,是忙到事情做不完,主管工作的 email,電話和會議佔去一大半的時間,只好利用一大早或是加班來處理其他日常工作上瑣碎事務。工作時間每天11~13小時,也沒加班費,雖然年終獎金多了一些,可是長期的加班和用餐時間不正常,拖垮了身體健康也壓縮家庭和社交生活的時間。如果我再回台灣工作,說坦白,我寧可少賺一些錢,也要能天天回家吃晚飯,在睡前和家人小孩相處互動個幾小時。如果無法建立幸福快樂的家庭,我不曉得這樣辛苦賣命工作賺錢有什麼意義?(這有關個人價值觀,並無是非對錯, 也不是要批評或貶低辛苦工作的上班族)
倫敦的工作,則是完全不同。我的公司是英國人開的公司,事情並不會很多(雖然同事們都說自己很忙很忙,但我看他們都還有空上班打MSN逛網頁),平常也是少有加班的情形,每天下午五點,同事們就開始準備回家了,五點半就都走光光,星期五還會離開的更早。還記得曾有位新進的美國同事(以前是銀行的外匯交易員和市場風險控管人員)問過我,為什麼我們都沒事做?他說他以前的工作總是非常忙碌,沒事情做讓他有點慌。我問他,這是你在歐洲的第一份工作嗎?他說是的。我就 說,我也有相同的感覺,我以前也是忙到不行,歐洲的工作型態好像很不一樣,我們可能要學著適應。
單純比較工作時數,倫敦的工作真的是比台北輕鬆許多。但是,身為外國人,在異國工作卻有其他衍生的壓力和挑戰。
- Jul 22 Sat 2006 23:53
倫敦和台北應屆畢業職場比較
我在倫敦工作已經超過八個月了,與過去在台北工作九年的職場環境相比,倫敦職場環境確實很不一樣,讓我簡單做一個比較。
大學畢業生的平均起薪(年薪)
英國 £22,851 (約台幣137萬)
台灣 NTD338,544
所得稅(以上述大學生平均起薪試算)
英國 £3,661.52 (約台幣22萬)
台灣 NTD8,732
大學畢業生的平均起薪(年薪)
英國 £22,851 (約台幣137萬)
台灣 NTD338,544
所得稅(以上述大學生平均起薪試算)
英國 £3,661.52 (約台幣22萬)
台灣 NTD8,732
- May 09 Mon 2005 07:02
英國大選之我見
四年一次的英國國會議員大選,剛在上週結束~
恰巧身在倫敦的五色鳥,好奇的觀察一下這個民主發源地的選舉文化,看看跟台灣熱鬧趕集似的選舉有何不同~
英國是內閣制的,但不是直選閣揆,閣揆是國會多數黨的黨魁擔任,而國會議員則是由全英國646個選區單一多數決所選舉產生,也就是說每一個選區只選一位議員,最高票當選。
恰巧身在倫敦的五色鳥,好奇的觀察一下這個民主發源地的選舉文化,看看跟台灣熱鬧趕集似的選舉有何不同~
英國是內閣制的,但不是直選閣揆,閣揆是國會多數黨的黨魁擔任,而國會議員則是由全英國646個選區單一多數決所選舉產生,也就是說每一個選區只選一位議員,最高票當選。